-
豫剧的唱腔介绍
豫剧,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,不断进行继承、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。建国后因河南简称“豫”,所以称豫剧。豫剧在安徽北部地区称梆剧,山东、江苏的部分地区仍称梆子戏。豫剧的唱腔介绍 祥符调:以开封为中心带地区流行的豫剧,为标准的中州正韵。 豫东调:也称为“东路梆子”、“下路调”,它是祥符调传入豫东后形成的一个地域流派,因邻接鲁南等县,亦近山东梆子,咬字较重,弦高,故有“高调梆”之称。 豫西调:在洛阳...
-
河南豫剧的艺术特点
豫剧一向以唱见长,在剧情的节骨眼上都安排有大板唱腔,唱腔流畅、节奏鲜明、极具口语化,一般吐字清晰、行腔酣畅、易为听众听清,显示出特有的艺术魅力。豫剧的风格首先是富有奔放的阳刚之气,善于表演大气磅礴的大场面戏,具有强大的情感力度;其次是地方特色浓郁,质朴通俗、本色自然,紧贴老百姓的生活;再次是节奏鲜明强烈,矛盾冲突尖锐,故事情节有头有尾,人物性格大棱大角。 早期豫剧表演的舞台装置极为简单...
-
白罗衫
豫剧《白罗衫》明代时期故事。 豫剧《白罗衫》剧情介绍: 明永乐时,涿州苏云偕妻郑氏赴浙江兰溪县上任,误上徐能贼船。徐能杀官劫财,欲霸郑氏,被婢女所救。途中产子,以白罗衫裹之,弃于道旁,被徐收养,取名继祖。数十年后,继祖赴京应试,路经涿州,遇苏母井台汲水,见继祖彩似其子,托继祖代寻儿子,继祖允诺。及中试任巡按,郑氏控告徐能,并有婢女及白罗衫作证。相认,擒斩徐能。 豫剧《白罗衫》注释:...
-
火焚绵山
豫剧《火焚绵山》,又名《火烧介子推》、《烧绵山》。周代时期故事。 豫剧《火焚绵山》剧情介绍: 晋文公重耳逃亡之时,介子推曾割肉尽忠。重耳复国后大封功臣,却忘了介子推。介不愿受封赏,背母隐居绵山。重耳带兵至绵山访请,子推隐居不出。重耳火烧绵山,留一小道逼之出见,介仍不出,被烧死在绵山树下。 豫剧《火焚绵山》注释: 豫剧《火焚绵山》,又名《火烧介子推》、《烧绵山》。讲述周代时期故事。...
-
求神治哑
豫剧《求神治哑》朝代不明。 豫剧《求神治哑》剧情介绍: 广元之子玉郎,夜梦吞日,次日成哑。广元至雷音寺为儿祷告,遇达摩赐丹药,药到病除,父子欣喜。 豫剧《求神治哑》注释: 豫剧《求神治哑》,朝代不明。 河南省戏剧研宪所存有郭大孬口述本...